“稷下青年漫谈”第7期“就做1400年没人做过的事——昌马石窟壁画保护性临摹亲历记”专题分享活动于2025年3月26日在图书馆二楼思享空间举办。本次活动由学校齐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特邀李戈程老师与大家分享他的昌马石窟文物修复历程与心得体会,带领我们开启一场关于昌马石窟的深度探秘之旅。
首先,李戈程老师向我们展示了他精心临摹拓印的昌马石窟壁画及其捐赠的一幅自己书写的敦煌写经长卷《维摩诘经卷》(七米、6600余字)。细腻的笔触诉说着千年前的故事,栩栩如生的画像带着慈悲与智慧,将我们瞬间带入千年前那个充满信仰与艺术创造力的时代。



随后,李老师开始讲解他与昌马石窟的缘分及其亲身经历,让大家知晓在闻名遐迩的敦煌莫高窟之外,还有昌马石窟这样珍贵的文化遗产,它不仅是佛教东传的早期见证,还对研究我国西北尤其是河西地区历史、文化、区域交流、民间信仰及佛教传播与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由于1932年昌马大地震、时代洪流下越来越多的人逐渐失去信仰与敬畏、后续一系列的人为疏忽与破坏等,大量石窟被损毁,给昌马石窟壁画保护性临摹工作增加了困难。李老师的细致讲解让各位老师深刻体会到这样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文化修复与传承的欣喜、紧张与无奈。

交流讨论环节,多位老师提出问题与李老师一起探讨。活动主持人刘春迎老师做了最后总结:保护文化遗产不仅仅是保护一段历史,更是守护精神家园。快餐文化时代,我们更需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信仰。

在物质文化保护的道路上,人为破坏的危害远远大于自然破坏。但我们相信,会有越来越多像李老师及其志愿服务团队这样的文化守护者,用自己的热爱、专业、坚守和奉献,助力传统文化得以延续,走向更为广阔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