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以“齐文化与乡村振兴”为主题的专题讲座在南校图书馆二楼思享空间成功举办。齐文化研究院学术研究部主任李钟琴老师应邀担任主讲,为在场师生带来一场跨越古今的思想盛宴,共同探寻古老齐文化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智慧之光。

讲座伊始,李钟琴老师从宏观层面阐述了国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深远背景,并辩证分析了乡村在发展过程中所兼具的独特优势与面临的现实挑战。他指出,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文化传承与民族复兴的根基所在。随后,李老师介绍了齐文化“变革创新,开放包容”、“以人为本,尊贤尚功”、“以法治国,崇商重工”以及“维护统一,务实共赢”的四大核心要义,但他并未仅仅停留在理论阐述层面,而是巧妙地将这些古典智慧与乡村振兴“二十字”总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一一对应,提出了具体可行的赋能思路。
整场讲座,李钟琴老师引经据典,更辅以个人实地考察的见闻和鲜活的案例分析,使得高深的传统文化理论变得生动具体、通俗易懂。互动环节,在场师生积极发表观点并虚心求教,李老师均给予了细致而深刻的解答。

有人说,乡村文学在于等,在于倔,在于沉默,他们不认命,却也不把力气花在呐喊上,秋忙的时候日子就是锄头一下一下地挥,过年了一起给祖先磕个头,给长辈端碗酒,烟火结束的时候再散往四面八方。然而,当文学的滤镜淡去,当下乡村更需要实实在在的发展。它需要新乡贤带来视野,需要农创客注入活力;需要聚人气的熙攘,也需要暖人心的温度;需要从追求量的增长转向质的沉淀与魂的传承,最终抵达人的回归。让我们共同期待,并共同努力,让这片承载着我们共同根脉的乡土,在新时代焕发出不负过往、不惧未来的蓬勃生机!

(人文学院 供稿)